〔記者湯佳玲/台北報導〕廢棄稻殼也能變成電池材料?廢棄的稻殼、花生殼或甘蔗渣等農廢品,經過特殊製程後可得高電容量碳材,作為鋰離子電池的陽極材料,達到「綠色奇蹟」。
中央大學化材系教授費定國致力鋰電池科技研發,不僅最先發現世界上鋰離子電池的高電壓陰極材料,也是陽極碳材最高電容量的紀錄保持者,他認為發展沒有污染的綠色交通已成趨勢,而電動車發展成敗關鍵就在於「電池」。
費定國利用廢棄稻殼、花生殼或甘蔗渣等農廢品,經過酸與製孔劑先後處理,於高溫煆燒可得到高電容量碳材,初次可逆電容量最高可達每公克每小時一千六百五十毫安培,遠高於一般用來蓄電的商用石墨,電容量每公克每小時三百七十二毫安培,費定國利用廢棄稻殼製成的碳材為世界上最高電容量的紀錄。
可惜此高電容量碳材初次不可逆電容量也太大,第一次使用後就會損失許多電量,電池裡電容量平衡不均,要真正應用在電動車上還須努力。
費定國建議,儘早成立鋰電池國家實驗室,長期研發,鋰電池回收技術與立法須及早進行,及早因應未來廣大的電動車需求。